手機號碼▩•₪:18102211061
摘要
近年來, 一種引起石斑魚苗種培育階段的腸道微孢子蟲病在海南廣泛傳播, 損失嚴重, 其主要症狀為厭食·₪▩₪│、腸壁變薄·₪▩₪│、魚體極度消瘦·₪▩₪│、排白便等症狀, 造成苗種的大量死亡, 死亡率最高可達100%,危害僅次於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病╃☁·。由於其最直觀的臨床症狀為患病魚極度消瘦, 故當地漁民也稱其為“瘦shen病", 該病病原為腸胞蟲科, 腸孢蟲屬(Enterospora)一新種, 命名為石斑魚腸孢蟲(Enterospora epinepheli sp. n.)╃☁·。
微孢子蟲是一類泛在的·₪▩₪│、成孢子的·₪▩₪│、單細胞專性細胞內寄生蟲, 宿主範圍廣泛, 可寄生於從原生動物到哺乳動物(包括人類)幾乎所有動物類群╃☁·。魚類是微孢子蟲的主要宿主之一, 目前已報道21屬160餘種, 絕大部種類感染硬骨魚類╃☁·。
已報道3種石斑魚微孢子蟲病, 病原分別為寄生於清水石斑魚(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)腸壁的阿拉伯格留蟲(Glugea arabica)·₪▩₪│、寄生於網紋石斑魚(E. chlorostigma)腹腔的匹裡蟲待定種·₪▩₪│、寄生於赤點石斑魚(E. akaara)腹腔的石斑魚格留蟲(G. epinephelusis)╃☁·。
全年都可檢測到│₪•·,暴發通常發生在 5 月至 11 月的雨季│₪•·,水溫在 26 至 30℃ │₪•·,鹽度28-34 ppt╃☁·。
易感動物▩•₪:石斑魚
臨床症狀
患病珍珠龍膽苗種主要表現為魚苗停止攝食並伴有白便, 魚體消瘦, 頭骨和腹腔凹陷, 背脊肌肉消瘦, 嚴重的為刀刃狀(圖1a), 體重僅為正常魚苗的20%—40%╃☁·。
病魚剖檢可見肝臟輕度萎suo│₪•·,腸管有嚴重水腫│₪•·,內含白色物質│₪•·,腸壁薄而透明(圖1b)╃☁·。
發病石斑魚
有研究表明, 腸胞蟲科的種類在基因組水平上丟失了糖酵解途徑的大量基因, 透過 ATP轉運體從宿主中轉運能量和營養物質, 說明腸胞蟲科種類對宿主具有高度的依賴性╃☁·。從而導致蟲體與宿主競爭營養成分以及能量物質, 這可能是對蝦肝腸胞蟲·₪▩₪│、核腸孢蟲以及石斑魚腸孢蟲寄生導致宿主出現生長速度慢·₪▩₪│、瘦shen等症狀的原因╃☁·。
表1 已報道的腸孢蟲屬種類形態特徵
防控措施
(1)嚴格執行檢疫制度╃☁·。
(2)不使用攜帶病原的鮮活小雜魚蝦作為餌料╃☁·。
(3)出現病情及時採取隔離措施│₪•·,及時撈出病魚·₪▩₪│、死魚做無害化處理╃☁·。
石斑魚腸胞蟲核酸檢測試劑盒
雙螺旋基因推出了石斑魚腸胞蟲核酸檢測試劑盒(PCR-熒光探針法)│₪•·,可針對水生動物組織·₪▩₪│、飼料·₪▩₪│、糞便及水體等樣本中石斑魚腸胞蟲的特異核酸片段進行擴增│₪•·,透過實時擴增曲線判定結果╃☁·。
產品名稱▩•₪:石斑魚腸胞蟲核酸檢測試劑盒(PCR-熒光探針法)
產品貨號▩•₪:032972MⅢ
產品規格▩•₪:48T/盒 0.2八聯獨蓋
檢出限▩•₪:101copies/μL 基因組DNA
假陽性防控▩•₪:UNG防汙染體系│₪•·,避免擴增產物汙染帶來的假陽性;
均一性▩•₪:獨立分裝│₪•·,ROX染料校正│₪•·,避免孔間偏差;
樣本線性▩•₪:8個數量級│₪•·,R2=0.998;
穩定性▩•₪:效期穩定性15個月·₪▩₪│、熱穩定性1周·₪▩₪│、批內批間差CV<3%;
GMP生產車間▩•₪:每一盒試劑均產自透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生產車間╃☁·。
上一篇▩•₪:沒有了